微信掃一掃
關注北京致公
訂閱號
微信掃一掃
關注中國致公
訂閱號
內容摘要:原始創新是新一輪全球科技戰略競爭的制高點。懷柔科學城承擔著在原始創新和重大技術創新方面尋求“突破”的戰略任務,應以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為指引,多措并舉,營造可持續原始創新人文環境,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建議:完善創新空間規劃,促進形成良好創新氛圍;尊重人才的多層次需求,構建供給充裕、多元均衡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高品質人文環境,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 原始創新是新一輪全球科技戰略競爭的制高點。我國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原始創新的戰略性、緊迫性進一步凸顯。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是我國人才集聚之都,北京有條件、有責任、有能力引領我國的原始創新。懷柔科學城承擔著在原始創新和重大技術創新方面尋求“突破”的戰略任務,高標準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營造可持續原始創新的人文環境,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創新空間規劃,促進形成良好創新氛圍 1.以適度超前的前瞻性思維布局科普基礎設施和科學文化設施,積極引導創新要素集聚,探索以“可持續原始創新”功能為主的科學城模式。懷柔科學城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歷史景觀與自然生態景觀,有利于形成舒適宜人、城景相融的山水城區,為科學城的有機生長了提供彈性發展的空間雛形,適度超前建設基礎設施更利于對城市空間和產業發展、功能布局的優化升級。應重點建設科學長廊、科普基地和現代科學館,積極承辦專業科學展覽、科技文化交流活動,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文化。在文化場館、創新空間、人文景觀等基礎設施進行超前規劃設計;在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設上加強與科學城內外創新要素的空間鏈接,增強區域協同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在文化、旅游、醫療等領域大膽探索,大力推廣嵌入式創新空間建設,并通過技術轉化與開發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時具備居住、服務等功能。 2.興建科學館、圖書館、博物館、劇場等優質、普惠的文化基礎設施,以及體育公園、籃球場、網球場、健身中心、慢行跑道等體育設施,不斷優化人文景觀設計,廣泛設置人文景觀雕塑,促進形成良好創新氛圍。文化基礎設施是培育原始創新能力的基礎,可以有效提升城區文化品質、塑造城市品牌,吸引高端科技人才集聚,科技人才的增多也對文化藝術享受與交流提出更高要求,文化設施使用的密度與頻度增加、科學技術應用程度大幅提升,有助于全面激發創新活力。 3.加快科學數據中心和公共文化機構的數字化建設,打造可以促進全球創新群體即時交流的虛擬空間。建設科學城的出發點主要是聚焦人類所面臨的共同科學難題和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需要,開展綜合性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全社會營造開放包容、多元融合的人文環境,以攀登人類科學巔峰的崇高愿景吸引、聚集有志于為科學所獻身、為人類服務的科學家群體。面向新科技革命的研發和學術活動將是數字化、智能化和虛擬化的。因此,要大力推廣使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通過公共文化資源分類供給和數字資源庫建設、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實現首都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 (二)尊重人才的多層次需求,構建供給充裕、多元均衡的文化服務體系 4.以建設國際化、高品質的創新城區為目標,圍繞“工作、居住、服務、通勤”來構建多功能服務保障體系,完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載體,依托日趨完善的、高度國際化的創新環境留住人才。塑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舒適的科研環境、國際化的價值實現環境,通過加入智能、環保、公益等元素,滿足人才的高層次需求,優化人才的生活、工作、休閑的生活品質。在居住、商務、生活等綜合功能較為齊備的傳統街區進行創新街區的規劃,改善創新街區的生活便利性,提高步行可達性,使之不僅有各種生活、商業、娛樂、休閑設施,還有大片的綠地及人文景觀區,為公眾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娛樂條件,也為高科技研發所必需的創新環境的形成創造一個理想景觀。 5.塑造有利于激發原始創新的城市場景,組織豐富多彩的人文活動,與在京各大高校、劇院、樂團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舉辦學術講座、文藝演出、國際文化節、美食節、才藝大賽、閱讀季、電競大賽、攝影展、美術作品鑒賞會等活動,激發聯絡、合作和創新活力。激發科學靈感是成就人才的關鍵??茖W發現與探索行為具有隨機、交互、不可測的特征??v觀歷史上許多重大科學成果,都是在科學家不經意間發現的。研究發現,科研人員在28-42歲之間高質量科學研究最為活躍。高科技工作者在高密度的互動和思想碰撞之下更容易激發出“靈感的火花”,有助將靈感轉化成科技創新的實踐與合作,也有助于釋放科學城科技資源聚集的優勢。因此,科學城的規劃設計應在空間組織和設計上凸顯多樣化、年輕化、網絡化和創意化,完善基礎設施、生活居住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配套,在科研機構區、居住區、娛樂休閑區、商務辦公區等區域嵌入式布局創新空間,廣泛布局咖啡廳、酒吧、學術吧等互動空間,促進科研人員的交流與探索,幫助其緩解壓力,進而激發其科學靈感和思想碰撞。 (三)建設高品質人文環境,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 6.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應當成為懷柔科學城文化建設的中遠期目標。圍繞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需要,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完善成果轉化及產業支撐體系,搭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項目合作平臺,構建開放創新體系,推動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城品牌。 7.立足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充分發掘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寶藏,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哲學、系統科學、科學學、科技史等“軟科學”,加強創新生態體系的研究。統籌塑造好不同能級、定制化的交往空間,不僅要促進創新主體的互動交流,探索用地兼容,為創新活動做好空間支持,而且要注重功能復合和預留空間資源,為應對不可預知的重大技術變革和重大項目提供彈性空間。 8.借鑒巴黎在文化建設與傳播、推動創新生態系統開放多元、增強知識共享能力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從創新的政策、體制、人文精神、物質環境、服務支持體系等方面,大力發掘國粹藝術、京味文化,使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文化交相輝映、和諧共生,為科學城培育科學精神和創新成果茁壯成長的肥沃土壤。近年來,巴黎合理運用中世紀、文藝復興、現代主義等藝術家留下的盧浮宮、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等歷史文化遺產,借助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部在國際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的影響,積極推廣理性主義、科學主義等理念,不僅增強了文化旅游的全球吸引力與競爭力,而且使巴黎成為法國增加科技研發投入與產出的主要載體。 9.借鑒紐約、倫敦等全球科技創新城市降低創新創業成本、營造更適于科技初創企業發展環境的經驗,提升對科技企業、創業者的吸引力。通過建設人才小戶型公寓,寫字間低價租給青年創業者和科技人員、搭建多元化眾創空間與創業服務平臺、為小微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和優惠政策等措施,集聚發展知識產權、創意設計、金融科技、檢驗檢測、技術交易等科技服務業態,為原始創新成果打通發現、孵化、轉化直至產業化的快速通道。加強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在落戶、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服務保障。強化商貿服務、旅游休閑等配套設施建設,依托創新小鎮建設雁棲湖文化商業綜合體,培育科技與文化有機融合的商業新業態,為懷柔經濟發展提質升級提供強大引擎。 (作者:馬一德,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社科院法學所二級研究員) |